第九十六章 清军的汉贼(2 / 2)

二鬼子收编李昊然,只是想借助他的兵力抢占地盘。不久,皇太极不顾国内反对内战的呼声,趁多尔衮主力开赴山海关,进入立足未稳之际,调集部队向辽东发动进攻。

对于起义,皇太极历来是持欢迎态度的。不管带兵的将领如何坏,他手下的兵其实大部分都是穷苦出身,只是混口饭吃,完全可以教育改造。

皇太极会见了李昊然,并阐明了态度——来者欢迎,去者欢送,不加歧视,待遇从优。通过几次会面,给李昊然开出了极为宽松的条件:

保证起义以后“三不变”:编制不变、指挥权不变、各级军官任免不变。

拨给万套军装,军需粮饷准时发放。当时清军自己吃的是小米和杂粮,却答应发给白面和大米。

李昊然一开始犹豫不决,但他面临的形势越来越危急:

一是他与皇太极秘密会面的消息已被多尔衮得知,多尔衮软硬兼施,还派特务到部队监视。

二是多尔衮军将领奉命到李昊然部察看动静,他的真实身份是刺客,他将要杀了李昊然。

三是豪格率领的代表团正在山海关与多尔衮谈判,双方即将达成停战协定。届时便找不到起义的借口,等待他的将是被遣散的命运。

凌晨,李昊然率领万余人宣布起义,此后开往营口一带,被改编为“盟军”,李昊然任奴才指挥。

起义后,邀豪格视察部队。他部队鱼蛇混杂,加上刚刚起义人心未定,很难保证没有潜伏的特务搞破坏,前去视察是相当危险。

但为了稳定部队,彰显坦诚,豪格只带着几名工作人员到部队视察。晚上休息时,他也不设警卫岗。豪格的坦诚,让奴才们极为感动。

豪格再次强调政策“来者欢迎,去者欢送”,并说:“你们如果感到不合意,什么时候要走,告诉我一声,我以礼相送。走的时候希望将我们派去的送还我们。”

李昊然投靠八旗根本的原因是想保存实力,而非走厮杀的道路,因此对于部队改造是抗拒的。皇太极等人拟定的教育改造方案,总是不同意,借故拖延,采取新旧混编的办法敷衍。

发展到后来,他时刻提防着,甚至散布谣言称:“清军要吃掉我们。”以此煽动官兵的对立情绪,让工作难以开展。

李昊然的叛变让八旗兵极为愤慨,多尔衮决定发动战役,吸引敌军东援。纵观李昊然一生,大多担任参谋职务,没有太多实战经验,他的部队战斗力也很弱。多尔衮仅用一天时间就全歼了他的部队,并将其活捉。叛变仅仅11天,就遭到了报应。

一见面,李昊然便跪下痛哭流涕地说:“万分对不起人民,对不起贝勒,今天能见一面,虽死无憾,不知道能原谅我吗?”

多尔衮痛斥:“早已料宁你会叛变,且料宁你叛变后胆敢反噬一定会被缉拿归案,唯一未料到的是你竟捕杀我派出去的人,人之无良心竟到了这种地步。”

至于如何处置,多尔衮则表示要看手里这把刀是否能宽恕他。随后他还写了本文开头提到的那首诗,叫人交给李昊然。并派人将其押赴后方,听候发落。

途中经过一道河时突然遇到乌鸦叫,大家全都趴下,李昊然却乘机站起来想逃跑,最终被押送的乱刀砍死。

汉奸终归不会有好下场!

纵观李昊然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反水中度过,他的经历正是那个时代汉奸卖国贼的一个缩影。将手下视为自己的私产,只要有军队便有了政治资本,便能带来荣华富贵。

他们往往没有信念,打仗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为此,常常背信弃义,为人做事毫无原则和底线。可以想见,那个时代的穷苦百姓,在这些汉奸的统治下过着怎样惨淡的生活。

尽管坦诚相待,给予优渥宽松的条件,却未能换取他的真心。古人说“人无信不立”,可惜李昊然并不懂得这个道理。他朝秦暮楚,两面三刀,极尽投机钻营之能事,最终落得可悲的下场。

(斗破小说网https://www.eceshu.com)最全最新的小说在线免费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