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第 125 章(1 / 2)

斗破小说网 www.eceshu.com,最快更新红楼之黛玉养了一只猫最新章节!

经过多方调查,黛玉和周航基本已经确定就是婉华公主动的手脚。她先是借口自己不舒服, 让寒烟陪她去池塘边站着, 然后趁机下毒,再将寒烟推落水中。

婉华郡主虽然有点小心机, 到底是个年纪不大的女孩子, 那点心机倒并不深沉,留下的蛛丝马迹不少。他们能查出来的线索, 作为专管刑狱、监察的三司长官自然也能查得出来,但不知为何,案情的结果迟迟没有公布出来。

后来黛玉才知道, 福康公主知道婉华惹的祸事之后,连夜进宫想太上皇哭诉, 哭的太上皇老父亲的心都软了。婉华郡主之所以能在闯了这么大的祸之后还安然无恙,乃是圣上跟太上皇达成了一种妥协。

圣上抬手放婉华一马,太上皇在群臣面前为皇太子保驾护航。

最终只是婉华被禁足,她身边的几个宫女俱被流放。

没办法,谁让人家有一个公主的妈, 谁让太上皇如今还建在呢。别说她只是害个人下个毒, 便是她一把火将宫城烧了, 只要太上皇执意护着他, 李昭也是毫无办法。

周航在黛玉生日的第二天,也就是二月初二这日便进宫面见了父亲。他没出现的时候李昭整日提心吊胆,着急的不行,就怕他在外面受什么委屈吃什么苦。又担心他自己不注意泄露了身份, 或是被什么此刻盯上,简直是吃不好睡不香。

可一看见周航安然无恙的出现在他面前,甚至还胖了一点,也长高了一点,惊喜之余,便只剩下愤怒了。

有史以来,他第一次的用极严厉的口吻喝命周航跪下,为他为何不辞而别,这些日子去了哪里。问这些话的时候,他是瞪着眼咬着牙的,周航见他眼珠子都是血红血红的,不好硬顶,只得跪下了。

不想随便编个理由骗李昭,周航坦诚道:“我不想骗您,所以,目前还不能告诉您。”

李昭听罢怒气更盛:“李航!这就是你的解释!什么叫目前不能告诉朕!真是皇帝,朕问你什么你就得说什么!”

没料到他会突然吼这么一嗓子,周航下意识的抖了一下,抬头看着他爹,讨好的笑道:“父皇,您先息怒……”

“息怒!”李昭满脸火气的在大殿里来回踱步,随时要爆发的样子。突然,他一脚将一个茶几踢翻,吼道:“朕的太子突然消失了两个多月,朕四处派人去找音信全无,突然有一天又冒出来说我回来了,但我这些天去了哪里干了什么不能告诉你。你说!你让朕如何息怒?!”

在他面前李昭一直是个慈父的面孔,周航还是第一次见李昭发这么大的火。说实话,他发火的样子还挺恐怖的,眠怒狰狞,十分有威慑力。但不知为何,周航却一点也不害怕。周航从小到大,除了没有父亲,其他什么都不缺,因此也养成了高傲自负的性子。他轻易不跟人道歉,当然,林妹妹除外,但这次,看到李昭这样发脾气,不知道为什么,他有些心虚。

“父皇,对不起……”周航抿抿唇,抬头道:“儿子错了……”

李昭满肚子的火,听着这一句,不知为何,似乎有些发不出来的感觉。皱着眉,过了半天,他长叹了一口气,道:“罢了,你起来吧……”

闻言,周航也就听话的起来了。魏兴安正指挥着两个小太监蹑手蹑脚的收拾被皇帝陛下踢翻的茶案。不愧是皇帝跟前儿当差的,那叫一个训练有素,几人手脚十分麻利。这倒还不算什么,伺候惯人的太监收拾起东西来都十分麻利,关键这几个人是既麻利又安静,全程几乎为发出一点声音。

给魏兴安是个眼色,示意他再端新的茶水来。

魏兴安会意,立刻亲自出去捧了一碗茶过来。周航忙上前接住,笑呵呵的捧到李昭面前。彼时李昭发完火已经坐在御案前看奏折了,某人十分狗腿的凑上去,笑道:“父皇方才说了好多话,这会子一定渴了吧,喝口茶润润嗓子。”

李昭眼睛都没从奏折上挪开,点点桌子,示意他放在桌子上。

周航只得照办。

可茶水都已经放了一会儿了,也不见皇帝陛下享用,周航将茶碗往皇帝陛下跟前儿挪挪,又碰了碰他的手。皇帝陛下这才微微转头,瞧了周航一眼,“嗯”了一声,皱了皱眉,放下奏折,伸手端起来了茶碗。

周航满眼期待的看着他,意思是快喝快喝!

皇帝陛下慢条斯理的揭开碗盖,先是眯着眼嗅了嗅,继而呷了一口,皱起了眉。

周航问:“如何?”

皇帝陛下放下茶碗:“凉了。”

周航忙将茶碗端起,摸了摸,却是凉了。废话!皇帝老爹你拿架子不喝,放了这么久不凉才怪呢。不怪这话目前是不能说出来的,伺候老爹喝了茶,他还又是相求呢。

将茶碗递给魏兴安,周航道:“换热的来!”

等热茶再次送来,李昭才在儿子的伺候下喝了茶,觉得甚为受用,这口气才算彻底顺了。周航又毛遂自荐的要给他磨墨,李昭道:“你不会磨,就别添乱了,让魏兴安磨,你把这些奏折看了。”说着递给周航一大摞奏折。

周航:“……”这么厚,这一晚上都看不完吧。

“那个……父皇,看奏折之前我能不能跟您商量个事儿?”

“何事?”李昭放下手中的奏疏,看着儿子,“有事就说,没事就看奏折,别浪费时间。”

周航再想要用什么开场白引出自己要说的事,犹豫了一会儿,他道:“听说……咱们跟荣国开战了?”

“嗯,然后呢?”

“我能不能也当个将军?”

闻言,李昭不想再谈下去,仍低头看他的奏折去了,只淡淡的丢下一句:“不行!”

周航觉得是因为将军的名额已经满了,皇帝才会这么干脆的拒绝。他退而求其次的说:“打个商量,不当将军,当个校尉也行。”他注视着李昭的表情,突然张大了嘴,“不会吧,难道我堂堂一个皇太子,上了战场只能当个士兵?”

李昭抬头:“你就死了上战场的心吧,好好看你的奏折。”

周航满脸怨气的道:“天底下最伟大的父皇陛下,真的不能打个商量吗?”

“油腔滑调!”李昭笑着摇摇头,“别想那么多了,还轮不到你一个皇太子上战场。”

寒烟已经在林府住到第三天了。这三天林黛玉日日派人精心的伺候着,寒烟的情绪和气色都好了不少。知道寒烟回到鲁国公府的日子不会好过,她不主动提,林黛玉也不说让她回去的话。直到有一天,鲁国公府派人来接二小姐。这已经是在林府的第六天了,寒烟的身子已经彻底恢复,于情于理都没有再住在林府的道理,黛玉也没有拒绝的理由。

寒烟虽然胆小懦弱,人却不傻。她直到黛玉是真心为她好,安国公府里的人没有一个瞧得起她的。这次她虽然是受害者,虽然很多人一再追问她都没有说出来是长姐将她推下水的。但长姐既然起了杀心,她回到安国公府也不会轻易放过她,她深怕自己这一去就是走向了地狱。

拉着黛玉的手,寒烟哭的极是可怜。

“林姑娘您救救我吧,我这一回去就死定了,我不想死啊……”

黛玉被她哭的有些心软,她叹口气说:“就算我这次帮你推了鲁国公府来接的人,可推得了这次推不了下次,你终究是鲁国公府的姑娘,我没道理永远留着你。”

寒烟道:“林姑娘我知道你心性善良,你就先帮我推了这次吧,我求你了……”

黛玉也知道寒烟这次回去恐怕凶多吉少,她虽跟寒烟没有什么深厚的感情,却也不忍心看着这样一个如花儿般的女孩就此毁了。于是她以寒烟余毒未清,身子也没有恢复,尚需要好生观察几日为由,将来人推辞了。

但总这样总就不是个办法。得知鲁国公祖籍在山东洪武县,在当地也是一个富家大户,鲁国公之母眷恋故土,在老国公死后便扶灵回了老家,如今就住在洪武县城的老宅子里为老国公守灵。黛玉觉得说是眷恋旧土或是为老国公守灵,都只是借口,根本原因还是福康公主过于霸道,太夫人与她不对付。

黛玉问寒烟愿不愿意远离京城回祖籍去,洪武县虽地处偏僻,不如京城繁华,世家大户也不说,可能说不到多好的亲事。但太夫人是寒烟的亲祖母,却也不会虐待了她去。而且洪武县老宅是太夫人的底盘,福康公主在京城的能耐再大,手也深不到那里去。寒烟若真是去了洪武县,得了太夫人的疼爱,太夫人自然会为她的婚事张罗,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如果寒烟愿意离开京城前往洪武县,黛玉就打算帮她促成此事。若她贪恋京城繁华,舍不得离开,那是她自己的选择,是福是祸,便与她林黛玉无关了。

闻言,寒烟喜极而泣:“多谢林姑娘,我愿意回祖籍去。”

日月轮换,光阴易逝。

转眼间两个月已经过去,征北大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肖晨宇在这一战中表现的十分突出。在大进军中他率领两千精锐启禀深入敌境数百里,连战连捷,打得定阳大帝那些精兵都怕了,看见肖晨宇的军旗便四散逃开。肖晨宇在荣国都城明珠城外与秦广率领的大军汇合,明珠城紧邻着一个湖泊,是北方草原中最为水草肥美的所在,一直被成为草原上的明珠。

经过十几天的艰苦激战,大军将明珠城周围的残兵散勇差不多斩杀殆尽,明珠城如今成了一座空城,破城之期指日可待。

拿着塘报,周航对于这次没能参战表示深深的遗憾。

李昭见儿子长久的盯着边关送来的塘报出身,叹口气,开始了他的庭训:“航儿,你是太子,想的该是如何治理好这个国家,而不是整天脑子都是那些打打杀杀的事。”

“可是不打仗,边关不得安宁,老百姓一样过不上过日子啊!”

“打仗是将军的事。”

“将军听皇帝指挥啊。”

皇帝陛下觉得跟儿子交流有障碍,他从一堆奏折里挑出来一本,递给周航:“你先研究研究山东大旱该如何解决。”

周航拿起奏折扇了扇,暗道才五月,天怎么就这么热了。

“山东的?”他皱起眉头道。

李昭点点头:“山东今年又是大旱,这季的麦子是不会有什么好收成了。上天若再不降甘霖,连下季的庄稼都没指望。”

奏折上写的都是灾情如何严重,百姓如何艰难,庄稼如何如何枯死的情景。都是难处,竟然连一个解决办法或是可行的方案都没有,这帮子官员也真是的,什么难题都推给皇帝,你自己都没个主意吗?

难怪父皇常常看奏折看得雷霆大怒,这搁谁谁也受不了啊!

据周航了解,山东之所年连年闹旱灾的原因乃是其水利设施不足。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大力兴建水利工程,引黄河之水进行灌溉,建成蓄、引、灌、排为一体的农田水利设施。一旦工程完工,不仅可与预防干旱,还可以防洪。

李昭觉得周航这个主意固然很好,但是实施起来还是有困难。

那农田水利设施也不是说说能将建成的。那是专业性很强的一个工程,至少,得有一个懂行的人去实施。第二日,李昭特意命群臣在朝堂上讨论了这个问题,大臣们自然都是赞同的。

但难点就在于,派谁去建这个工程。

当日,李昭将工部尚书留下来议事,问他工部可有这样的能工巧匠。

工部虽然掌管全国营造工程事项,包括土木水利工程以及屯田、手工业等,但太上皇统治的这些年,水利工程等兴建不多,工部主要干的活就是建个宫殿,修缮一下皇家宗祠、庙宇等事。原来虽然有不少能工巧匠,但是多都年纪大了,没有那么多精力干这样的大工程,年轻的吧,又没有这个能力。

工部尚书甚是苦恼,但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推荐了三个人。

其中一个工部左侍郎年纪大些,也懂工艺之事,另两个年轻人就是凑数的了。

李昭当即命人传来这位工部左侍郎。这位侍郎叫张兴华,已是花甲之年,瞧着有些老态龙钟,耳朵眼睛都不太好使了。李昭问了几次他都没听见,李昭着急,他更着急,急的直在地上叩头,说:“老臣不行了,老臣不行了,眼也花了耳朵也聋了。”

李昭看向工部尚书:“这就是你推荐的人?”

工部尚书额上冷汗直流,吓得跪在地上道:“臣有罪。”

李昭冷声道:“去叫个靠谱的来!”

工部尚书这次就不仅是流汗了,直接吓得瘫软在地:“启禀陛下,工部人才不继,这位已经是……是最靠谱的了,这位张大人年轻的时候主持修建过水利工程,明渠堰就是他修建的。”

明渠堰李昭还是知道的,在西南丘陵之间。以前没有修建的时候下游常遭洪水灾害,后来太上皇大胆启用了一个寒门出身的读书人修了明渠堰,修成之后,旱灾、水灾都得到了控制,下游地区沃野千里,成效显著。

彼时他才十岁不到,有一次太上皇召见这修渠之人,他还远远的看见了,只觉得是一个高大年轻人,不想转眼间三十多年过去。当年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竟然如此龙钟,当真是世事弄人。

对于曾造福一方百姓的大臣,李昭是敬佩且爱惜的。

“魏兴安,给张侍郎赐座!”李昭道。

魏兴安答应一声,亲自搬了凳子要扶张兴华坐下。后者受宠若惊,挣扎着要跪下谢恩,李昭道:“免了免了,张爱情无须多礼。”

因为张兴华的耳力不好,李昭特意放大了声音。

这一句张兴华听见了,他还是执意要谢恩,口内道:“规矩不可废。”

二人就这样一言一语的大声交流。张兴华说现在让他兴修水利,他也修不成了,因为技术好的能工巧匠都不在了。他虽然也动水利之事,却并不很精通,当年修渠,他只是主持,提出大概的整修意见,具体实施的还是那些能工巧匠。

太上皇执政后期,并不注重水利修建,如今人才匮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除了张兴华,工部也没有别人有过新修水利的经验。

为此,李昭很是发愁。

晚膳他是跟周航一块用的,饭菜撤下去后,李昭命魏兴安将书案摆出来。周航站着没走,李昭看了看他,说:“今儿忙了一天,你也累了,早些回去休息吧。”

周航问:“父皇不休息?”

李昭指指书案上摞的高高的奏疏道:“这些都是急奏,今儿得处理完。”

周航撇撇嘴,道:“人人都羡慕皇帝高贵不尘、富有天下,岂只皇帝也是个脏活累活,而且还不能致仕退休?”

李昭笑道:“又胡说了!”

全网免费的在线小说阅读网(斗破小说网https://www.ece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