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第 147 章(1 / 2)

斗破小说网 www.eceshu.com,最快更新红楼之黛玉养了一只猫最新章节!

山东粮草被劫之事,很快便轰动朝廷内外。好好的一个中秋节, 皇宫大内准备将近一个月, 临到头的时候,出这样一件事, 将喜庆祥和之气愤冲淡大半。宫内的筵席草草便散了, 林如海被皇帝留在宫里议事。黛玉自己带着几个下人们坐车回府,至房内坐定, 心里仍是放心不下,遂悄悄放出小人想周航打探消息。

出事的消息传来之后,大皇子、二皇子皆有异动。大皇子在惊诧之后转做淡然, 二皇子除些许忧心外,面儿上似乎还带有几分喜色。不过, 周航说,此事应该跟这两位皇子没关系。

大皇子不必说,乃是明白之人。打一开始就没想在这件事上动手脚。或许有乐见其成、渔翁得利的想法,但他不敢亲自参与其中。

至于二皇子,倒是想干, 只是智、力有限, 轻易也成不了事。他连粮草何时运出、途径那些地方等等之事尚未打听清楚, 断没有将其劫去的本事。况且周航一直派人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他若是真纠结一大队人马实施劫粮草之事,不可能不一点风声也不漏。

据前线传来的消息,说是荣国人劫走的粮草。

问题是,如今荣国被秦广所率领的大军打的丢盔卸甲退守孤城, 毫无还手之力。况且他们的人逃的逃降的降,能带兵的大将已经所剩无多,且都被困在明珠城里,无施展之地。何来这样一支如此彪悍的军队?还是这样一支战斗力十分不凡且规模也不小的力量,竟能将李域为确保粮草安全而特意从京畿大营里精锐人马打的如此惨败。

信使说是那些身受重伤的伤员说的。那些荣国人说的并不是荣国话,至少不全是,因为他在重伤昏迷之前听到几句京城这边通行的官话。

而且从奏报上看,这是一场蓄谋已久计划周密的阴谋。

李域带兵护粮草从边城梧州出发,一路风平浪静,连小规模的侵袭都没有。进了北方草原之后,也没发生什么大事,直到路经过一个峡谷之时,才突遭埋伏,伤亡惨重。遭遇埋伏的地方是一条峡谷,两边皆是峭立千刃的悬崖。似这样的峡谷、悬崖沿途不下几十处,因为地形原因容易遭遇埋伏,每到这样的地方李域都会百倍小心。

这次袭击,对方是早早便将人马埋伏在峡谷两边之山地,做好了一个大口袋,等着李域带领的人马粮草往里钻。

问题是即使敌人算到沿途必须路径峡谷,又怎么知道到底走哪一条不走哪一条,又怎么会提前预料提前埋伏。显然,对方早已得知粮草大军的行进路线。

然,大军行进路线乃是朝廷头等机密,对方如何得知?

那伙劫徒的来源也很可疑。目前虽然不知道他们究竟是什么人,至少有一点可以断定,便是朝廷出了内奸。

对此,李昭很是震怒,当即便下旨彻查所有知情之人。

知道粮草行进路线的,除内阁重臣外,便是户部、兵部之高官,加上周航、李昭,统共不过十数人。对林如海,李昭是放心的,因此这事便交给林如海来办。

但这件事如何办,却委实有些难度。

都是朝廷大元,有些还是太上皇宠信的老臣,太过强硬不行,有伤这些大臣的体面,太过斯文也不行,又没有效果。林如海单独找这些大臣面谈一番,又暗中调查这些人最近的行径,也并没有发现可疑的地方。

当官当到一二品的大元,都十分爱惜自己的官声名誉。

虽然官员大部分都是科举入仕,大家一样的起点,慢慢的往上爬。但一般人熬到七老八十致仕往往也只能混个四五品的小官,三品以上的官员要么出身名门世家,要么便是自己十分有本事且深谙官场之道。能混到一二品的,更是如此。

高官们哪个不是猴精猴精的,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偶然贪个赃枉个法,他们敢,因为触及的多是老百姓的利益。老百姓告官,向来是一个字——难,最后只能不了了之。但公然做资敌谋反之事,他们却不敢。这等于将他们一世的清名全毁了,还要赔上一家子的性命。

阁臣和户、兵两部的官员,林如海多少还是了解的,多少有些这种心理。

这日李昭将林如海叫至御前,问:“林爱卿,通敌一事,查的如何了?”

“回禀万岁,臣无能,尚未查清。”

李昭见林如海皱着眉头,眼神闪烁,似有些话想说又不敢说的样子,便问他怎么了,又道:“此处并无外人,卿有什么话尽可直言,便是说错了又有什么关系?”

林如海这才抿了抿嘴唇道:“臣并无什么话要说,只是突然想起一件事,是以有些走神,请恕臣御前失仪之罪。”

“噢?”李昭不由挑了挑眉,问:“何事?不妨说来听听。”

林如海道:“臣方才进宫的时候,途径翰林轩,偶然碰见王阁老,他从太上皇宫里出来,气色瞧着比上次好了不少。”

李昭在脑海里搜寻出这位王阁老的名姓,眼睛微微眯了眯,“他不是告病在家,已有数月未曾参加阁臣议事了么?”

林如海道:“或者如今病好了些也未可知。”

李昭摆了摆手,放下此事不提。

边疆粮草出事,已让李昭焦头烂额,此刻他没心情讨论一个太上皇旧臣病好没好的事。边疆战事危急,如今粮草又被劫,更是雪上加霜。李昭一则担心李域的安危,二则忧心边疆战事,他在得知出事的那刻便已派出一队暗卫日夜兼程赶往出事地点,搜寻李域的下落。李域毕竟是李旭唯一的子嗣,还是好不容易才让李旭妥协生的一个儿子,李昭一直待他如亲子,偶然间下落不明,岂有不担心之理?

出事之后的第一个大朝会,已有不少大臣以劳师远征半年有余、将士疲乏、水土不服以致疫病横起等等为由主张暂且撤并,待修整之后再行征伐。

李昭深知历来劳师远征不可半途而废之道理。若是今日撤兵,等于放弃已有成果,自己休养生息的同时,也是在给敌人休养生息的时间。此次远征眼看着就要成功,敌军只剩一座孤城负隅顽抗,若是撤兵,给敌人以喘息之机,用不了多久,荣国便会恢复过来。荣国人以能征善战闻名,届时定将再次成为边城一大患。

所以,此次远征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哪怕是付出再多的代价也要保证一举将荣国拿下。

朝堂上李昭力排众议坚持继续远征,粮草也要继续供给。

以周航和林如海为首的新兴朝臣势力极为赞成李昭的提议,定下将战争进行到底的格调。

但摆在眼前的一个首要问题,便是粮草该如何解决。

北方的战争持续半年有余,国力耗费不少,加上山东等地粮食欠收等事,朝廷仓廪之存量并不错。前些日子运往便将的粮草几乎是倾户部所有之存粮,却不想半道上被劫。如今再要征集粮草,一时半刻将不能即刻凑齐。再者,还有一个问题,这次要派谁去送粮为好,好不容易凑起来的粮草可经不起再次的事故。

周航倒是想请缨送粮草,李昭不许他去。

李域的失踪已让李昭十分心痛,他经受不起儿子再出事故。以前他听说一些父母溺爱儿子怕他在外面受委屈,而将其养在家里,还笑他们愚蠢。人都是在摸爬滚打中学到生存之道的,你这么将一个人养在温室之中,那么他将一辈子都没有长进的机会。现在他似乎有些能理解那些人的想法,人的感情有时候是没有理性的,什么爱之深责之切,真正爱至深处,有时候毫无道理毫无理由的。

虽然这么想,他倒也不是溺爱周航。打心底里李域觉得周航还是一个孩子,一个没有自保之力的孩子。若他真正成熟强悍,有足够的自保能力,李昭自然会在可控的范围内让他好好历练好好经受挫折。

送粮草这件事,还是太过危险了些。

思来想去,李昭还是决定将这件事交给李旭来办。李旭有自己训练有素的卫队,身边还有一个足智多谋、武功卓绝、手眼通天的桑?n,真到了危险的时候起码足以自保。他如今就在山东,距离边疆较近,如今已到红薯成熟的时节,山东官府也屯种了一大批荒地,据说守城很好,也方便就近征集些粮草。再者,李域便是在运粮途中失踪的,李旭身为父亲,于情于理都该亲自去查探一番。

李昭已命人奔驰山东给李旭传圣旨。

李昭正和林如海说话的时候,周航过来了,三人不免对当今的局势又是一番讨论。周航刚从户部回来,户部尚书这两日想尽办法才不过征了大军十日之粮。从京城到战场,万里迢迢,粮草由大军押运,押运之人少了,怕路上遇到劫道的不敌,押运之人多了,仅这一项消耗便不是小数。那么多人一路上要吃要喝,大概要走上个把月,十日之粮运到战场,能剩下一半就不错了。

显然,这些粮草运过去也是杯水车薪,用处不大。

这也是一件十分棘手之事。林如海领命协助周航筹集粮草,忙的焦头烂额。周航原定与八月十八移宫搬迁,由于边疆之事一出,皇帝及大臣们个个焦头烂额,这事也便暂时搁置了。

几日后,黛玉好不容易见周航一面,便问他粮草之事筹集的如何。周航摇摇头道:“能动用的都动用了,如今户部已开始动用库银买百姓手中的存量,还是差很多。”

“这也不是个法子……”黛玉蹙着眉头想了半天,道:“据我所知,自太*祖皇帝并行‘深挖洞,广储粮’之策略,在各地均建有仓储设施,仅在山东至边疆绵延千里的路上便有不下十个仓库,难道都没有粮食了不成?”

周航叹口气说:“林先生早已经想到这些,派人去查,从前是储存了不少粮草,但太上皇一朝国家安定。那些粮食要么被动用,要么被当地的官员监守自盗拿出去换了钱,如今已所剩无几。”

“真是岂有此理!”黛玉不由蹙眉道:“这些地方上的蠹虫,只会干这些偷鸡摸狗丧良心的事!这不是置百姓生死国际利于于不顾么,真是畜生不如,该杀!”

周航道:“父皇已经下令将这些监守自盗之徒全部斩首示众。”

户部也有不少人利用职务之便,行监守自盗之事。周航借机彻查一番,将前些日子与二皇子勾结的户部、兵部官员一并缉拿,交由皇帝处置。

听到斩首示众四个字,林黛玉微微抿了抿唇。虽然那些人罪大恶极,黛玉也觉得他们是死不足惜,但乍听斩首二字,对闺阁中的女儿来说,还是有些许惊悚的。轻轻吐出一口气,黛玉歪了歪头,蹙了一下眉,道:“或许有一个法子可行。”

“什么法子?”周航抬眼道。

“据我所知,”黛玉道,“京城的世家大族,都有不少存粮,或者可以想办法将他们手里的粗粮筹集来,必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怕是再打一次战争也够了。”

周航道:“哪是这么容易的事,他们岂肯轻易交出来?”

黛玉道:“有些心系朝廷国家之富户大族愿意主动捐献也未可知。”

“即使有,毕竟也是少数。”周航道。

黛玉笑道:“有总比没有好。另外,据我所知,皇宫大内每日的用度也十分可观,航哥哥回去之后不如劝劝圣上,带头节衣缩食,将省下来的东西捐给国家。你想,圣上掉头省吃俭用,大臣们还能不有些表示吗?当然,仅仅这样可能还是不够,还有最后一招,航哥哥若用了,管保就够了……”

说到这里,黛玉挑眉看周航一下,将眼睛一眨,很是俏皮的模样。周航忍不住凑上前,笑问:“什么招?请林姑娘赐教。”说着拱了拱手。

黛玉招招手,示意周航上前,耳语一番。

周航抬起头,眉眼上挑,又惊又喜,不由竖起了大拇指,道:“高!我的玉儿果然冰雪聪明,这样的主意都给你想到了。”

黛玉下意识的后退一步,扭过头。周航便只能看见她微红的脖颈,知道自己那句我的玉儿让脸皮儿薄的林妹妹不好意思了,心中倒是十分的甜蜜受用。面上却做出一副懊恼的表情,拱手赔礼不跌,只道自己言语冒失冒犯了姑娘,姑娘大量别跟我一般见识,其实心里早乐开了花。

黛玉哼了一声,道:“谁稀罕你的赔礼!”

周航正中下怀,在脸上堆起笑意,走到黛玉对面,看着她的脸问:“玉儿帮我这么一个大忙,我得有所表示才是。”说着便从袖子里掏出一个小锦盒,“不如便将这个东西送给玉儿。”

黛玉问:“此乃何物?”

周航道:“你先收下。”

黛玉道:“你不说是什么东西,我不收。”

周航笑笑说:“告诉你也无妨,是我东宫库房的钥匙。我所有之前的东西都已经搬到东宫库房了,都交给你掌管。”

黛玉推开他的手道:“我不要!”

周航还是执意要给她,黛玉执意不肯要。二人争执了好一会儿,周航叹口气道:“你不要也没关系,回头我便将所有的东西都搬到空间里去,也便没有区别了。”

黛玉嘟囔道:“空间又非我一人的。”

意思是空间是我们两个人的,你想搬便搬,我还能拦着你不成。

第二日,林黛玉一早便起床到了议事厅。命人将府内的所有管事都叫来,难管事在院子里候命,女管事则直接进议事厅议事。这次议事的内容也很简单,主要便是统计出府内所有仓库的存粮,另外附近田庄的存粮也要一并统计,路途近的都运来。

林黛玉一拨一拨的叫来管事询问,外面也在进行着紧锣密鼓的统计。

林府的人口不算多,连下人一起大概二三百个,管事有三四十人。一圈问下来,黛玉也不免口干舌燥。刚端起一碗茶水抿了两口,李峰媳妇捧着一个账本子进来。

“姑娘,所有的粮食都统计出来了。”她气喘吁吁的道。

“一共有多少?”黛玉放下茶碗,抬头。

“共有精米五百石,普通米两千石,另有小麦两千石,黄豆五百石,红薯、高粱、各类谷物等不多,每样都只有一二十石。”

黛玉掰着手指头算了算,蹙眉道:“按每个男丁日食七升来算,一个人一月就要将近一石粮食。这些加起来也不过五千余石,只够十万大军吃上两天的……”

虽然还差很多,但她想,自己家捐五千石,京城的世家大族多如牛毛,哪怕一家只捐个一千石,想必也够了。

李峰媳妇又说:“京城附近的几个庄子已遣人问过,倒还都有些存粮,两日之内,或还凑得出几千石。”

“五千石有问题么?”黛玉问。

李峰媳妇想了想说:“应该没问题。”

黛玉点头表示知道了。一直到正午时分,黛玉才从议事厅回到自己居住的小院。做到炕上,炕桌儿上放着昨日翻到一般的《庄子》,今日有些疲乏,倒没心情再看,正想收起来,手刚碰到书,慧儿捧上茶水、点心走来,皱眉劝道:“姑娘累了一上午,这会子怎么又看起书来了,快放下书本好生谢谢罢。”

黛玉将书本收好,笑道:“谁要看书了?我不过是收起来,就被你看见,又来劝我了。”

慧儿笑道:“这倒是奴婢的错了,姑娘,您常常厨房新做的糕点。”

黛玉不吃糕点,只端起茶碗喝了几口水。见慧儿并未退下,却站在边儿上看着她,便问:“你有什么事吗?”

慧儿道:“紫鹃三日后便要出阁了,姑娘可还记得?”

黛玉放下茶碗,皱了皱鼻尖儿,懊恼道:“这几天忙起来倒把这事忘了。”她和紫鹃主仆一场,放紫鹃走的时候虽然已经给了东西,但紫鹃并未走远,还在京城住着,如今又逢她出阁,多少也要给些东西,以表主仆的情分。紫鹃是嫁人做正室的,嫁衣都是提前亲手绣好的,倒不必给她衣裳。既不好给衣裳,倒不如给两件首饰头面的好,既好看又体面。

想着,黛玉便命慧儿开库房,将自己存放首饰的一个匣子拿来。

慧儿拿了钥匙带两个小丫鬟便出去了,不多时,三个人抬着一个大箱子走来。黛玉命人打开,挑了一根赤金红宝石蝴蝶花簪,一对儿珍珠耳环,并一套点翠头面交给慧儿,道:“你亲自去一趟,就说这几日忙,我不得空儿,不能去瞧她了。赶明儿瞅空我请她来咱们家里逛,就说我心里念着她的好呢。”

记得收藏(斗破小说网https://www.ece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