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书生荀况 (上)(2 / 2)

人间归白发 恣堪愁 1625 字 3个月前

“嗯?荀公子不是梁人,不知是哪国人?”秦苏有些好奇道。

“东周人,这是我第一次负笈游学,哪里想到能碰到这样的事!”书生有些愤愤道。

“哦,荀公子是哪家学派?”秦苏以前听夫子说东周是文化重地,重文轻武,学派甚多。

“我是儒家书生。”书生洋溢着骄傲的神情。

“荀公子必然学问极深才是了。”秦苏亲近许多,一是同为异乡人,再者母亲、夫子都曾对儒家表示极大的认可。

“没有,没有,差得远勒。”书生连连摆手,显得很是惶恐。

“荀公子,那你可有住处?”

“这,这,没有,这两天都是找个避风地方随意凑合,本想卖字赚些钱,可这里的人看也不看,毫无兴趣。”荀况说着,面露酸楚神色。

“那这样吧,你先吃,吃完跟我走,我呢,在客栈包了个小院子,足够两三个人住了。正好我也想向你请教些学问,了解下东周的风土人情,我母亲、夫子都对儒家特别推崇。”秦苏想了想,提议道。

“这,这太不好意思了,多谢元公子。”荀况有些感动,还以为自己接下来只能乞讨为生了。

秦苏是因方便练枪才会选择租个院子,至于钱财,自己本身就有两万余两,夫子又硬塞给自己五万两,确实不用太过考虑钱财之事。

第二天清早,当秦苏结束一晚的淬炼及站桩后起身到院中训练,却发现荀况屋中已经传出朗朗书声,不由一笑。

梁国江湖人颇多,因此客栈也会准备些石墩等训练之物,虽不多,但聊胜于无。

秦苏先是三指倒立半时辰后,便是蛙跳、蹲起等常规动作,但不仅背枪、身负沙袋,沙袋中也全被季尚换成了铁砂,因此负重便达三百余斤,秦苏很快便是汗如雨下。

再然后便是站枪桩。夫子说,枪无定势,莫被枪招困住,心中枪招越熟,出枪越慢,技法在于基础,唯有练得枪劲上身才能去练拦拿扎等,待那时才能拦得住、扎得进、化得开。至于何时算练劲上身,便是先将自身力量由硬变成松活,枪尖凭心而动,随时而止。

从淬体到现在也有三个月的时间了,双臂已尽皆完成,双臂反倒比之前略显纤细,但一旦用力,犹如钢绳拧股,不仅力量增长很多,敲之似有金铁之声。只是真气却未有寸进,有些耽误时间。

不过秦苏也大致理解,真气壮大或是淬体所需,其实都是一种能量,目前淬体都能量不足,何谈真气壮大一说。

“云公子,你原来是武者啊。”荀况从房间走出看到正持枪而立的秦苏,忙问道。

“嗯。”

“对了,荀公子,我听闻东周文风极盛,但武道衰微,是这样吗?”秦苏想到一事,开口问道。

“这个,对也不对。”荀况似在思考如何说。

“哦?”秦苏收枪,认真等待下文。

“东周武道衰微,是指像你这样训练强身健体的武道,但其实修炼之人也很多,只是不太一样罢了。可能元公子认为武道先要强身锻体、再修真气,只是我们读书人却不是,我们修炼浩然气。”荀况缓缓说道,努力组织着语言。

“浩然气?这是?”秦苏完全没有听到过这个说法。

“对,浩然气!元公子所说的武道是有不同的功法,真气也各有不同,但浩然气没有功法修炼,只是通过研读圣贤书感悟而来,所以理论上没有门槛,但实际又门槛极高。修炼浩然气没有淬体这一说,所以体质都很弱,但浩然气宏大至刚对身体亦会逐渐滋养,到了真正高手这一层次单身体而言与武道并无太多分别。”荀况点头继续道。

“没有功法?自行感悟?”秦苏觉得很不可思议。

“是的,最初一点浩然气可能是对某字某句话的极度认可,从而引发胸中感慨。但这需要极其漫长的过程,需要自身要有极深的文化底蕴,与其说是一字一句的认可,其实是自身学问的明晰,修炼便是沿着这条路继续前行。”荀况话语中透出向往与坚定的期许。

“那其实人人修炼出的浩然气也是不同?”秦苏有些思绪,但还是确认道。

“那当然了,虽然大抵浩然气都是至大至刚,但这是因为流传的学问本身便都是劝人为正的,但区别也很大,有人喜好游记散文,那浩然气便是犹如春风和煦,有人倾向治国谋略,那浩然气便也可能充满肃杀之意。像我们稷下学宫的祭酒孟先生,据传乃九品高手,其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重教化,所以相传孟先生的浩然气如赤日煌煌,其芒未央,与人对敌,往往不战而胜,浩然气直接洗涤敌人心灵,劝仁劝善。”荀况掩不住的自豪道。

“稷下学宫?九品?”秦苏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也是听到的第一个九品高手。

记得收藏(斗破小说网https://www.ece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