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书生荀况 (下)(2 / 2)

人间归白发 恣堪愁 1659 字 3个月前

“哦,那我也有一事想要请教荀兄一二!”秦苏想了想,还是决定问道。

“元公子请讲!”荀况胸有成竹道。

秦苏便将云中郡白府的遭遇说了一遍,问道:“为何好人冤死?为何无辜白死?为何百姓无言?为何朝堂无声?为何梁王不察?为何此事频发?”

荀况仔细琢磨,可越想就变得因素越多,根源越杂,竟是良久沉默,难有一言。

“元公子,是我太狭隘了,从不曾考虑过这些问题,我暂时没有答案,但我会仔细思考,一旦有答案我立马告知与你!”荀况止步,向秦苏深深一拜。

秦苏有些意外,忙道:“不过一些个人的胡乱想法,当不得如此,当不得!”

秦苏和荀况都不知道,这个问题给荀况心中扎了怎样的根。

除夕,秦苏与荀况二人让客栈置办了一桌丰富的饭菜,甚至还要了一壶锦江春,二人谁也不会喝酒,只觉得也许应该试试看。

二人均是第一次喝,略有微醺却兴致正高,忙着院中各屋点上蜡烛,准备开始守岁。

荀况略带醉意,难得豪爽道:“元兄弟,你知道为什么叫守岁吗?”

“不知!”秦苏用力摇摇头。

“除夕守岁即燃灯照岁,又叫熬年,野史记载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那时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甚至还吃大活人,人们害怕极了。后来,有聪明的人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时分,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那么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人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就置办得很丰盛,可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便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有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荀况起身在屋内绕圈踱步,娓娓道来。

“那时候没有武道高手吗?直接宰了它便是!”秦苏舌头打结,口齿不清。

“元兄弟,这是故事!又不见得是真的,莫较真!以前你没听过吗?这还是我母亲小时候讲与我听的,也不知母亲现在是否一切安好?”荀况说着,便似有异物卡住了喉咙,轻微哽咽了起来。

“我母亲去世得早,年纪小的时候熬不住便早早睡了,等能熬住了,母亲已不在了!被人莫名其妙杀了,我都不知道是谁干的,可我早晚得报仇,早晚问清楚为什么!”秦苏拍着桌子怒喝道。

“对,报仇!圣贤都说十世之仇,犹可报也!”荀况亦是情绪激动道。

“荀兄,你有什么心愿吗?”

“当然,我要加入稷下学宫,还要成为天下最有文化的人!”

“那是肯定的,你成为学问第一,那我就成为武道第一!”秦苏挥舞着拳头,掷地有声。

二人就这样尽情说着聊着,不知何时倒头睡了过去,却不知以后名满天下的酒鬼竟是诞生于今晚。

…….

梁王宫,却与平常没有两样,梁王简单家宴用膳后,照旧在书房批阅奏折。

“陛下,身子重要,歇一天不打紧的。”身旁太监实在有些看不过去,忍不住出声劝道。

“无妨,孤也想歇,但还不是时候,毕竟总有躺下一直歇着的时候,可现在,不行!咳,咳咳。”梁王沉声道,却被突如其来的咳嗽打断。

白如雪的丝绢,惊现一抹红色。

“陛下,我去叫太医令。”老太监说着就要小跑离去。

“不用!那老家伙若有办法早有治了!别费这工夫了,好好替孤磨墨。”梁王呵斥道,声音依旧雄浑威严。

“陛下,可否能小酌两杯?老臣可带了烧鸡!”一苍老声音突然响起,那太监竟也见怪不怪,只是微微躬身表示敬意。

“哈哈,孤准了,快把烧鸡拿来!”梁王竟是大笑道。

“陛下,还有个讨人厌是老狐狸也来了,您看?”苍老声音话刚落,殿外已有太监来报。

“陛下……”

“让他进来!不过空手来的话,不让进!”梁王不待禀报,迅速吩咐道。

梁王身旁的老太监嘴角轻轻上扬,竟是悄悄独自离去。

……

梁国西北方向一处密林,光秃的枝丫依旧挡不住冬日的寒风,摇曳不停,在这特殊的干冷夜里犹显寂寥,黑暗中摇曳出一缕火光,映射出一道瘦削的人影,正烤着不知是什么的猎物,传出阵阵香气,这人三下五除二迅速吃完,抬头仰望星空许久。

而后,一阵剧烈的咳声响起,那人却不再停留,灭火后,骑马向西而去!

记得收藏(斗破小说网https://www.ece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