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白鹿洞书院(2 / 2)

人间归白发 恣堪愁 1635 字 3个月前

“先生是读书人吧,读书人免费喝,您带得水留着路上再喝呗!”摊主继续吆喝道。

“哦?”荀况很好奇为什么读书人能免费喝。

“店家,我不喝茶,但想向您打听一下,为什么读书人可以免费喝?”荀况驻足问道。

“哟,您不是秦国人吧?”摊主热心搬来板凳。

“不是,我是东周游学来此的!”

“我们秦国读书人少,宝贵着呢。在秦国,只要官府认定的读书人,可以见官不拜,田亩不税,不致仕而论国事等等,我这小摊,官府给补贴,好让来往读书人都能免费喝!”店家有些稀奇得打量着荀况。

“原来如此!”荀况道声谢后径直向上而去。

摊主等到看不到荀况背影后,掏出笔墨快速书写,少许后,一只隼雀腾空飞去,一切再次回归安宁。

荀况得知白鹿洞书院还是听秦苏所讲,在秦苏想来白鹿洞书院还不知多么破败呢,希望有机会荀况能去看看,和那里的老师、学生讲讲见闻也好,探讨学问也好,当然内心也希望荀况能普及下浩然气。而荀况自然也看得出秦苏的想法,原本也是要到秦国去的,当然愿意去白鹿洞书院看看,如果不曾懂得修炼浩然气,自己愿意作些分享。

多半个时辰后,荀况已经遥遥看到一些建筑,只是好像规模不仅不小还很大,走进发现这是处庞大的四合院建筑群,材质为石木、砖木结构混合,屋顶俱都是颇具清雅淡泊之气的人字形硬山顶。

荀况看到正前方的门楼,八字形砖木石结构,重檐悬山顶覆以灰瓦,檐下砌有一长条形框,中有穿孔十字形叶五个,再下则为花岗岩石额,上书“白鹿洞书院”五字。

却四处找寻不见人影,荀况只好跨过门楼,进入院落,院内前段青砖铺地,后段则为花岗岩、青砖、卵石铺地,东西各有厢房一间,西厢房廊柱联上书“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东厢房廊柱联上书“傍百年树,读万卷书”。

荀况被隐约的读书声吸引,继续向院中深处而去,再跨进一处院内,视野乍然开阔,有棂星门、泮池、大成殿。

棂星门牌坊由花岗石构成,六柱五间双层,以石梁连接上下层,中梁刻以缠枝牡丹,护柱前后为抱鼓石,上饰波浪纹,左右梁柱间装饰以灰砖砌成的方形镂孔。中柱上方也以薄砖砌成镂孔花纹。荀况了然,应是文星璀璨、人才辈出之意。

棂星门后有个长方形水池,有碑书泮池,水池以长条石砌成,中建单拱花岗石桥,周围以花岗石栏杆和栏板,池中种睡莲几朵,养红鲤数尾。

大成殿平面呈长方形,砖木结构,外廊以大木柱二十根支撑,周环以廊。大殿重檐、九脊、歇山顶,灰瓦白墙,黑柱红拱,飞檐凌空,气势恢宏,巍峨壮观。内供奉圣人先贤,荀况恭恭敬敬作揖而拜。

待再次穿过过道门后,又是一处院落,正门处悬挂明伦堂三字,悬挂有“鹿与游,物我相忘之地;泉峰交映,仁智独得之天”。院内房屋有一十六开间,通过檐前走廊连接,均是砖木结构,白墙灰瓦,还有两棵干粗叶茂的桂树,少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此处读书声大作,正是从各间屋内传出,气魄之盛,荀况粗略估计不下数百人之数,这可不像秦苏所担心的落魄书院的样子啊。

“年轻人,你是谁啊?”有一老者手持扫帚从侧面廊下问道。

“老伯,我是东周游学而来的读书人荀况,特来书院一观。”荀况躬身作揖道。

“太客气咯,还真是少见别国来的读书人啊!欢迎、欢迎,不过学生们都还没下课,估计你还要坐这等一会。”老者用衣袖擦擦廊下石凳,示意道。

“不打扰就好,谢谢老伯!只是,老伯这么大年龄,为何在此劳碌?”荀况见老伯步履蹒跚地厉害,好奇问道。

“是我求来的,我孙子就在这书院里读书,莫大的福气哟!我这个有罪在身的老头子能在这打扫打扫卫生,不嫌我碍眼添事,我就每天都乐呵得不行,我觉得自己还能活好几年呐。”老头咧嘴笑道,满脸皱纹下掩不住的高兴。

“那还有其他像您一样的吗?”

“没咯,没咯,就我自己,平常这都是学生们自己干,我就凑个乱,听着孩子们读书声就感觉浑身有劲!”老头摇头笑道。

荀况竖起耳朵听,似乎多个年龄段都有,而离自己最近的这间学堂听得尤为亲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荀况不由背诵出声,面容肃穆。

老头见状一笑,拿着扫帚向远走去,心道一看就是读书人种子!

记得收藏(斗破小说网https://www.ece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