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白鹿洞书院 (下)(2 / 2)

人间归白发 恣堪愁 1696 字 3个月前

“主要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当然也会稍稍涉猎一些杂项,徒增消遣罢了。”

“格物、致知?”荀况知道这是出自“致知在格物”一语,可是好像并无人对此有过多阐述吧。

朱元晦看出荀况的不解,解释道:“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一草一木,皆涵至理”。

荀况确实未曾听闻此言论,一草一木,皆涵至理,仔细咀嚼却是颇有道理。

“可万物之理无穷,岂不耗费大量时间?”荀况想到一事又问道。

“老朽认为读书人首先要有穷究事物原理的精神,自是做不到探究万物,可有生之年寻知无穷,岂不乐焉?”朱元晦不置可否。

荀况点点头,也是,谁说就要明白全部的道理,但不能没有了探究的心,否则年岁大了岂不是等死就好了。

“对了,朱院长,刚刚有位拿着扫帚的老先生也是这里的老师吗?”

“兼职老师!冬先生是极为专业的仵作,自然有大量的专业知识可以教?”朱元晦解释道。

“仵作?读书人为什么要学这个呢?”荀况被再一次打破了认知。

“读书不是只停留在这里的,是必须要做事!”朱元晦说着指指脑袋,又继续道:“知识分什么谁要学谁不要学吗?没有这样的道理!知识又没有好坏贵贱,只是看人怎么用!知必行,行需知,行中知,这才是读书人要做的!”

知行!这好像又是自己从没想过的,只以为读书要么做官治国、要么研究学问教育,可现在想来太狭隘了,衣食住行样样都有蕴含的丰富知识,不也因此圣贤才会说行万里路吗,也是让所学能与百姓生活关联起来吧。

荀况起身拜道:“学生受教了!”

“谈不上,谈不上,交流而已!”朱元晦笑笑摆摆手,年轻人悟性真的很好,也是,否则也不会已经三品了吧。

接下来的日子,荀况便在书院住了下来,同众多学生一起上课,也逐渐知道学院目前四百余学生还只是一部分,仍有大量学生在秦国各地游学,元宝啊元宝,你还真是对白鹿洞学院一无所知,不过自己也一样,所以才被一次次震撼着。

而今日,荀况再次傻眼。

学堂上,一夫子便聊到东周存在墨家学说,提倡兼爱,要对天下心怀大爱,夫子以为非常正确。

而秦文君却立马起身道:“老师,你说兼爱天下,可只是心中有爱也体现没有任何利好啊,心中不爱,也没对天下有什么坏处啊?两者实际都没产生任何区别吗?”

夫子并不恼,又问道:“假如有个人在这里放火,一个人拿着水准备去浇灭火苗,一个人举了火把打算让火烧得更旺,都还没有做,只是准备这样做,这两个人你更认可哪个?”

“自然是拿水浇灭火苗的人!”秦文君答道。

夫子笑道:“对啊,我也认为我兼爱天下是对的!”

秦文君想了想后道:“可实际做不到啊,因为爱一定存在等差吧,您说的例子是客观的,但实际上人的感情必定更关爱自己亲近的人,就像您对自家人更在乎还是对你不认识的人更在乎呢?”

夫子停顿少许,坦然道:“确实如此,所以心中想法与实际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但这不能说认知是错的,就像不可能没有战争,就说和平是错的一样。”

荀况有些呆若木鸡,课堂上就能公然反驳吗?好像大家都习以为常似的!而且夫子好像还没展开细讲吧!不过那秦文君说的也不无道理,倒是更引人深思了。

而后几天荀况常见到不同的学生当场提问辩驳,让荀况竟也有些站起辩驳的冲动,荀况连忙按下心中想法,这习惯要是带回东周会被扫地出门的。

这其中以秦文君尤为频繁,这也让荀况很难不注意到她,也不知道为什么脑子里会有这么多想法。

这一待就是半月有余,让荀况大开眼界,但也该准备离开了,便向朱院长请辞。

“小友,老朽想拜托你一件事不知可愿?”朱元晦听到荀况接下来还要游历晋、楚后再回国,不由生出一个想法。

“院长请讲!”荀况也有些诧异。

“老朽想给小友安排个伴,随同小友一起游历增长见闻,主要还是因秦人独自难行,若有小友在侧,便方便许多,相互有个照应了。”朱元晦缓缓道。

“这,好的!不知是何人?”荀况略沉思,倒也不觉得是什么大事,何况还能多个伴,自己接触下来觉得秦人很有意思,不同于所见各处都独特风格。

“哈哈,小友认识的,便是秦文君!”朱元晦开怀大笑。

“这…”荀况开始后悔自己答应太过痛快了,这男女有别,更何况那秦文君一看就不好相处,该不是朱院长也觉得她太能挑事故意支走吧。

正当荀况思量如何委婉拒绝时,却发现秦文君已经不知何时来到面前。

“文君,便由你护送并陪同荀先生游历一番,荀先生已经同意,你可愿?”朱元晦柔声道。

“院长,我愿意!”秦文君毫不犹豫,爽快干脆道。

荀况脑袋嗡一声,这该不会是个圈套吧!

记得收藏(斗破小说网https://www.ece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