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小吏做起,做出实干成绩,考核之后,再行分配。
吴中却道:“元初,此地无城壁栋宇,若与我成都府一县,我必能重现益州富庶。”
杨荣少年心性,哈哈笑道:“哦,吴中你如此自信,那我也要禀明太孙殿下,求得留蜀中,为蜀中一县丞,与你比比看!”
杨士奇翻了个白眼,道:“你等资历,做个粮长都够呛……”
似他们这般的士子,此次朱标和朱雄英足足带来了数百人。
朱标等人过来,也从陕甘和山西带着大批移民,用官船装载前来四川,其中还有许多北方地方府学推荐出来的优秀士子生员。
这些优秀士子生员,多是有才名,然后配合大明官府,在移民和征收赋税做的出色的优秀人才,皆是实吏,并非是夸夸其谈之辈。
这次朱标北巡,对于大明意义深远,尤其是糅合南北方的矛盾。
重点就在吏治上了。
去北平,则是抽调了许多国子监和太学士子。
从北平去山西,则是从山东,河北抽调士子。
到了陕西,则是用南京与山西河南士子,再将陕西的府学优秀学生,和粮长收赋税做的出色的生员,全都抽调来西南成都等地为官。
其实大明早已经有官员回避制度,一般不在自己出生地当父母官,但是如此大规模的任用南人做北官,北人做南官,还是从基层小吏就开始替换,还是头一次。
这般用人,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派遣过去的官员,不会和山东,江南等地一样,官员和乡绅要么同宗同族,要么官员在获得官身之前,商贾乡绅就对他多加资助,助他扬名,有利益交换。
大明在洪武十五年前,有十年左右没开科举,主要靠荐举制。
这给大明的商人,还有乡绅开了个口子,他们纷纷给自己看好的“贤才”造势造名,资助钱财举办诗会等,为贤才上升提供方便。
导致在大明停下科举之后的十来年间,朝廷里进入了大量的,靠着关系进入朝廷的官儿,这种官员,南直隶府尤其多。
前世那个时空,洪武十八年爆发的郭恒案,与其说是官场舞弊案,赋税造假。
不如说,是因为大明十年没开科举,导致大明南方荐举出来的乡吏,知县这些,和能交赋税的大地主阶层沆瀣一气不交粮赋,官府只能想办法填坑造假,最后暴雷。
任用北人为南官,能少许多包庇,为朝廷征收起粮食来。
此次,因为方孝孺负责大明的中卷,负责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举子生员考试,所以吴中等几个人留在蜀中,也能得方孝孺照拂。
另一边。
“爹。”
朱雄英进入朱标的船舱,朱标正在和地方官员处理政务。
主要,就是集中在户籍,黄策地契这些东西上。
元朝时,蒙古人有意不对四川大治,因为此地的老百姓十分反元。
他们攻入之后,将城池烧毁了,城墙拆除,捎带着,成都府的户籍,税表等,全都没了。
而明玉珍入主川蜀,也只图享乐,主要统治着成都城池周边,也别提什么户籍税册。大明接受过来的,是一个两眼一抹黑的西南地区,甚至还不如甘肃,甘肃因为地处丝绸之路要道,大元也对户籍做过统计。
如今,大明经过这么多年的丈量,统计,堪堪初步完成了川蜀之地的户籍赋税统计。
“参见太孙殿下。”
川蜀本地的官员,连忙拜见。
而景川侯曹震,吉安侯陆仲亨,还有四川教学方孝孺,早早就到了汉中迎接太子朱标和朱雄英,此时也在船舱中。
“免礼。”
朱雄英摆摆手,他坐在一边旁听,方孝孺见众臣都围着朱标,自己也插不上话,缀后几步,靠在朱雄英身边,低声道:“太孙殿下,有好事。”
“什么好事?”
“我国安司按照太孙殿下的图纸,发现了滇南铜矿,产铜极多,我大明得一聚宝盆矣。”
“这算什么好事?”
朱雄英摇摇头。
山西还发现了大量煤矿呢,大明九边卫所,以后就不那么缺柴火烧,能喝热汤了。
不过……
朱雄英忽然想起一件事来。
对啊,我怎么把这事儿忘了。
全网免费的在线小说阅读网(斗破小说网https://www.ece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