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以前,这绝对是各家的不传之秘。
可今时不同往日。
偏居一隅的秦廷日益衰落,秦国将门同样青黄不接,再这么下去,只会白白糟蹋这些好东西。
熊梁这小子愿学,王璋便将他当成衣钵传人,将毕生所学传与他。
至于李常笑,他别无所长,只有一身医术勉强能拿得出手。
他替熊家的这些人都诊断了一遍,替他们清楚了身体的毛病。
尤其是虞氏,她患有轻微的气疾,如今还不显,可随着年龄增长,情况只会愈发严重,最后甚至会影响寿数。
李常笑拿出自己珍藏的百年老药,替她熬了些大补元气的汤药。
这一切都是不足对外人道的。
……
嘉定三年,十一月。
苦思一月,王璋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想要去当商贾——
李常笑微微愣神,询问缘故。
王璋便说起了之前熊彰买饴糖的事。
半两饴糖,二十五文,足够买五斛粮食啊!
讲到这,李常笑明白了他的意思。
王璋是想起元始年间的那场极寒天灾,彻底压垮了大秦盛世。
若有足够的粮食,或许大秦的命弦就能改写……
这是无数秦国老臣逝世前的遗恨。
王璋在秦廷多年,显然接受了这种说法。
对此,李常笑不敢苟同,甚至觉得有些好笑。
他可没忘,元始帝当年是运了百万石粮食到山东诸郡的。
真要落到实处,哪怕大秦黎庶千万,支撑数月是绰绰有余的。
可事实呢。
大秦各郡的灾荒并未缓解,甚至加剧了百姓的愤恨。
这分明不是秦皇的错,错的是这世道,是那批附骨之疽。
他们吸大秦的血,吸黎庶的血,最后将偌大的秦国彻底吸干。
当然,李常笑同样不会告诉王璋。
既然他接受这个说法,并且从中寻得了归途,姑且就当事实果真如此。
于是,李常笑又问起了生财之道。
王璋表示还没想好,倒不如从饴糖开始。
听到这,饶是以他的定力,对王璋都无语起来。
这小子对此道还真是一窍不通。
倘若饴糖真能生财,那些贩卖饴糖的小贩就不是小贩了。
也罢。
看在丹阳的份上,李常笑觉得自己该提点他一下。
毕竟李墨和王璋都是外甥,厚此薄彼是要不得的,一碗水需得端平。
前头李墨靠着他提供的葡萄酒方子大赚了一笔,现在也该给王璋来点不一样。
经商之道,“经” 靠的是禀赋和能力,而“商”这一字讲究独特性。
旁人有的我也有,我有的旁人却没有,若做到这点,等待的就是财源滚滚。
李常笑暗想,既然先有“饴糖”,倒不如将“蔗糖”推出来。
论起甜度,蔗糖完全吊打前者。
这一切同样有其可行性。
前些年他途径滇地,就见过野生的甘蔗。
现在回想起来,或许是早有注定。
说做就做。
这天夜里,李常笑洋洋洒洒写了一篇《蔗糖赋》,交给王璋,并且言明了滇国南部的甘蔗。
至于这小子能不能成功,那就不是他该关心的了。
“若是成功并且发扬起来,后世可就不能叫‘西国石蜜’,该喊‘滇南石蜜’。”
记得收藏(斗破小说网https://www.ece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