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第 146 章(2 / 2)

为什么!她不服。

她也是父亲的女儿,也是千金小姐,她不甘心只做一个小小的庶女。所以她从懂事起便不肯亲近自己的亲娘,因为她只是一个妾,亲近她会降低自己的身份。而她若想在府里丰衣足食尽可能大的获取生存的价值,只有紧紧抱住太太的大腿,只认太太为母亲。她努力的扮演一个乖巧的女儿,小心翼翼的将自己的锋芒遮掩,不跟大姐姐攀比,甚至连宝玉也都小心的讨好着。她以为在太太的心里,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虽然跟太太亲生的还是不同,至少太太是疼她的。

可是她错了,大错特错!

机关算尽,太太终究还只是将她当成一个可以随时丢弃或是攫取好处的筹码。跟元春、宝玉相比,她什么都不是,甚至连贾兰都不如。当她得知太太为了些臭钱想把她许配给一个莽夫的时候,她一方面伤心欲绝,一方面疯狂的嫉妒。

大姐姐从小什么都比她强,又是太太亲生的,她不敢比。凭什么连当初在自家府里顾影自怜孤苦无依的林黛玉都比她过得好?!!当初林黛玉在京城的时候,不过是一个寄人篱下的孤女,而自己是堂堂荣国府的千金。那时只有自己可怜她的份儿,为什么短短的两三年,林黛玉已经到达一个她不能攀越的高度?

她林黛玉做太子正妃也便罢了,为何连个侧妃的位置也不肯给她?就这么容不下她吗?

嫉妒使人发狂,探春已经不止发狂,她还对林黛玉产生了滔天的恨意!

有时候她突然冒出来的一些想法、念头,会让她自己也吓的心惊胆寒。比如,有时候看着书看着书,她会想起林黛玉,会想,自己不好过,也不能让她好过了,自己不能将她从那个位置上拉下来,至少可以让她坐不上那个位置。

比如,杀了她!

她甚至计划过这个念头的可行性。直接拿把刀去砍自然不可能成功,黛玉身边常年跟着随从,据说有一个武功高强的女护卫保护。但是,借着亲戚的身份,她有近距离接触林黛玉的机会,说找一把十分锐利的匕首,趁其不备捅在要害位置,取其性命的可能性很大。

每想到这里,她往往自己吓出一声冷汗,忙摇摇头将脑袋里乱七八糟的想法甩开,一次一次的告诉自己,这个方法不可能,她死你也死了,不值当。

但是她不知道再这样下去,自己会不会一时冲动做出傻事。

她想,为什么自己的命就比不上林黛玉的命呢。为什么她林黛玉就能出生在林府,成为林如海的独生女,自己偏偏就出生在贾府,是一个小小不受重视的庶女呢?为什么老天如此不公,让她这辈子就屈居与林黛玉之下,明明心里恨得不行,面上还得言笑晏晏去讨好林黛玉呢?

其实,她若能想开些,便知道世上之人千千万万,有的一出生便没了爹娘,被人辗转买卖,受尽凄苦;有的忍冻挨饿,日日操劳,一年到头却连顿饱饭都吃不上呢。她能出生在富庶之家,自小丫鬟婆子的伺候着,应该知足。

李旭、桑?n轻装简行,不几日便到山东,上了六百里加急的奏折禀报山东情况。如今山东的在灾情基本已得到有效控制,路上饥馁缓行之人已经很少见了,流动乞讨的灾民减少了十之八*九,他已下令召集流民去开垦荒地,种植红薯、土豆等粮食,开荒期间除供给饭食外,朝廷还提供住所。已经种植的红薯长势很好,各别种得早的红薯苗已经扯了好长的秧,小红薯长的像小拳头那么大了。

奏疏上还说,水利设施修建也十分顺利,预计能在年前完工,自明年起山东不会再受干旱、洪水之灾。

李昭看罢奏疏,十分高兴,下旨命李旭在山东好生勘察、指导各级官员,给其便宜行事之权。

钦天监拟定的太子移宫之日是八月十八。李昭觉得这个日子不错,周航正好可以在宫里过完中秋节再出去。

进了八月,各府便忙于送八月十五的节礼,黛玉又忙起来。一年中有几个节日是最忙的,分别是年节、元宵节、端午节和八月十五。因这几个节日不仅相交的各府互相送礼,地方上的官员往往也给京官送礼,什么官送多少,虽无定制,却也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定数。做到林如海这个位置的京官人数有限,收到的礼物却是十分可观的。这些礼品要有专门的人写单子,还要分门别类放好,送礼的人也要接待。

没到这个时候,林府的下人也是最忙的。

虽有各处的总管、管事张罗,黛玉少不得也是要费些心的。

她要分配事务,这个管事管什么,那个管事管什么。一天大大小小的事几十上百件,她不可能事事过问,因此便要分出轻重缓急来。什么样的事管事自己便能做主,什么样的事须得总管拿主意,重要到什么程度的事就必须得回禀自己知道。同时,她还要监督、检查各处事情办的好不好,择优者奖励,迁延误事者惩罚。

管理一个二三百个下人的家,就像治理一个郡县,若说大殿,也可比喻为治理一个国家。既要做到心中有数,选贤任能,又要大胆放权,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大公无私。大公无私,既要无私,不存私心,也要公平。不论是谁,有没有体面,犯了错都要罚。

若是碍着谁的脸面,犯了错不罚,便会在下人里失去威信。别的同样有脸面的人想某某人犯了那样的错都没关系,我只是犯个比他还小的错,又会怎么样呢?至于那些没有体面之人,便会觉得不公平,心中不平,不然不会认真做事。

若是这样,这个家也就乱了,任谁也管不好。

黛玉告诫那些管事的时候,便告诉他们,规矩制定出来便无论是谁都要遵守,所谓王子犯法庶民同罪,任他在府里再有体面,也绝不能姑息。她对管事们,也是秉持着这套规矩。

两年下来,林府上上下下如今井然有序,连先前觉得黛玉一个小姑娘不会管家的那些人也都不得不刮目相看,对黛玉佩服的五体投地。要知道,“管家”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非常难,各方面的利益和情绪都要照顾到,便是一个治理一地有方的青天县令也未必能出来妥当。

林如海每每想起,亦是暗自感慨,黛玉若生为男儿,逢此圣君,必为流芳千古之贤相。不过转念一想,黛玉生为女子,也有生为女子的好处。她是圣上御笔钦点的太子妃,将来便是母仪天下之皇后。以国母的身份,为天下女子做出表率,成就一代圣君贤后,亦为流放千古之美事。

才到初五,林府便已收不下十家地方官送来的节礼,别的不算,单是现银已有万余两之多。今年开春以来,圣上越发倚重林如海,他虽非内阁首辅,其实与首辅无异。吏部、户部,如今又新加上兵部,圣上名义上说让太子管辖,其实还是林如海再管,太子不过是跟着林如海历练罢了。那些地方官员个个比猴都精,在给林如海的节礼上已超过其他内阁大学士。

黛玉看着礼品单子,紧紧抿着唇。

今年八月十五的节礼比端午节还要重上一筹,不知道是都涨,还是单单给自己家送的涨了。她觉得后一种的可能性更大些。

晚饭后,黛玉看林如海书房的灯还亮着,便捧了碗茶水送去。

“爹爹,这次八月十五的节礼女儿瞧了瞧,比端午节的还重,您可知道?”

林如海接过黛玉的茶碗,拉女儿到炕沿儿上坐下,端起茶碗呷上一口,缓缓的道:“为父尚未看过礼品单子,不过已经猜到了。那些地方官员,看得还不是皇上爷的态度?”

黛玉想了想,说:“爹爹,虽然逢年过节地方官员给京官送礼,已是约定俗成,朝廷也不会追究。但是若是数目过大,怕也不好……”

林如海抬起头,看着黛玉,挑眉问:“都送了多少?”

黛玉道:“有一个知府送了三千两,也有送两千的,这还只是现银,其他东西令计。”

林如海道:“怎么,才三千两便吓到你了?当初在扬州的时候还有人送上万两呢。”

黛玉皱眉道:“那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

“扬州盐商之富,天下闻名,要不然怎么都说两淮巡盐御史是大大的肥差呢。况且父亲收了那些钱也没有自己留着,不是都捐给朝廷了么,圣上也是知道的。”

林如海叹口气,轻拍了拍黛玉的手,说:“年节送礼,已是陋规,别人都收只为父不收,未免会被同僚视为异类。玉儿放心,逢年过节地方官员的孝敬不算贪污,朝廷也不会追查。况且,你焉知圣上便不知道呢?”

黛玉想了想,嘟嘴道:“既是陋规,便是不好的,还是取消了才好。”

林如海笑道:“早晚有取消的时候,你别着急。”

听林如海这样说,黛玉心里便明白圣上已经下定主意好好整治整治这种不正之风了,只是如今时机没到。等时机一到,恐怕又是大刀阔斧,届时还不知要引起怎样的腥风血雨呢。

翌日,黛玉仍是一早起来,上过早课之后便到议事厅处理事务。照例有几个来拜访的地方官员,林如海不在,黛玉一律命李峰好生接待奉茶。厨房的曹妈妈带着三四个小丫鬟求见,说做了几个花样的月饼,让黛玉过目,看看每种花样需要做多少。送礼的多少,自家吃的多少,因为送礼的要精心的用特质的纸包起来。

一共四个丫鬟捧着托盘,每个托盘上两个月饼,一共八个月饼,也即八个花样。有牡丹花、玫瑰花、荷花、海棠等花样,还印着花好月圆、富贵吉祥、万事如意等吉祥话。

这都是定例,实在没什么好筛选的,黛玉便吩咐每样都做些。

又问做什么馅的。黛玉听说有五仁、枣泥、绿豆、红薯等,便命多做些红薯馅的。

高玄奕、高如丝兄妹仍留在京城。高如丝自那次在皇宫闹了大笑话,回去消沉两天没出门。就在众人以为她以后都没脸出门的时候,她又光明正大的出现在众人的面前,往来于各府的宴会之中,毫无羞赧之色,似乎皇宫里出大丑的不是她,而是其他人一般。

黛玉倒佩服她这种坦然、坦荡。若是换成京城的大家闺秀,不羞愧自杀,以后也没脸出去见人了。

可高如丝没这种负担,她在便将养成粗犷坦率的性子,虽然知道难为情,但几天之后也便抛之脑后。但京城的闺秀和贵妇们却没这么豁达,私下议论很是不堪入耳,甚至公然嘲笑她是前后几百年来唯一一个不知“德、容、言、工”为何物的郡主。不过是碍于高如丝的身份,没人刚当着她的面说罢了。

高如丝此番前来,带了许多金、银、玉首饰,还有珊瑚、宝石、玉器、古董、皮毛衣裳等,整整装了十几口箱子。这些是高如此自己的私产,不算在进贡的物品之列。高如丝见皇帝无纳她为妃之意,便极力讨好太后和几个得宠的太妃、太嫔。太后虽非当今圣上的亲生母亲,但究竟也算是嫡母,对于皇帝的后宫人选多少能说上几句话。至于那些得宠的太妃、太嫔,与太上皇耳鬓厮磨,耳边风吹吹,直接关系到太上皇的态度。

经过高如丝的上下活动,太上皇、太后都有意使她留在皇宫做妃子。

李昭虽为痴情之人,但对除周红以外的女子并无什么兴趣。宫里仅有的这几个,他尚还疲于应付,更没心情纳一个十几岁的刁蛮女子。他甚至可以想象到高如丝如果真成了他的妃子,后宫该是怎样一个鸡飞狗跳的情景。

高如丝原本是立志做皇后的,至少也要做个皇妃。但在一次宫中偶遇周航以后,她改变主意了。

当今圣上是一个年过不惑的中年男子,虽然她听宫女们说圣上生的十分俊朗,不像是四十上下,倒像是三十出头的模样。但再是俊朗,到了四十多岁,又能俊朗到什么地步?想她父王不过比当今圣上大上十岁稍多,胡子已然斑白,且是满脸横肉大腹便便之模样。

是以,她推测,便是当今圣上瞧着年轻些,也一定远远不及太子殿下风华正茂、玉树临风。

那日,她不过是远远看见可侧颜,心便漏跳一拍,岂是一个俊逸清朗可形容之?他无意间的一转身一回头,更是让人沉醉。她当时便暗道,常听人说古代的潘安貌美,便是潘安来到这里,怕也比不上当今的太子殿下。

思索间,高如丝早已将一颗芳心暗许。

舍皇帝而逐太子,她也有一番自己的理由。太子殿下不就是未来的君王吗,她如今若能嫁给太子殿下,未来便是皇后。这不是也达到原本的目的了么,她相信她父王也一定会支持她。

此刻,她十分庆幸高玄奕还没将镇南王有意献女儿为皇妃的事情挑明说,还有回旋的余地。高如丝当即便回府邸,修书一封,派人快马加鞭将自己的意思表明,一面威逼高玄奕替她想皇帝求亲,她要嫁给太子,而且还要做太子正妃。

高玄奕疑惑她这个妹妹脑子里到底是什么东西,不是一团棉花吧,这样的主意都敢打。镇安王府再牛,不过是西南边疆的一个小小藩王,跟朝廷的实力相比,差之远矣。她也不打听打听,太子殿下的未婚妻早已钦定,让他此刻去求圣上改册太子妃,这不是天方夜谭么。弄不好惹怒身上,整个镇南王府都要遭殃。

高如丝却没想那么多。她在玢州是蛮横惯了的,镇南王宠她,整个玢州辖内她说以没有人敢说二,连世子高玄奕都要让她三分。她觉得自己郑重其事的跟高玄奕说了,高玄奕便会去干。

她焦急的等了两天,不见有任何回音,便问高玄奕:“我交代你办的事,你办的如何了?”

“我早说了,太子已有正妃,你是痴心妄想!”

高如丝很不高兴,扯着嗓子道:“什么正妃!不就是姓林的那丫头么?她是什么身份,怎么能跟我比?再说她又没有过门,尚未正式册封,她算哪门子的太子妃!”

高玄奕觉得再跟这个白痴妹妹纠缠下去没有任何意义。他将手中的茶碗一摔,上前逼近,眼睛瞪的很大,漆黑的眼眸整个凸显出来,令人毛骨悚然。高如丝眼神闪烁起来,显然是怕了,声音已不自觉的微颤,问高玄奕想干什么。

高玄奕理也不理她,上前便一把拽住高如丝的手腕,将她一只手控制起来。高如丝另一手下意识的摸出缠在腰间的鞭子,高玄奕眼明手快,轻轻攥住她另一只胳膊,一拽一抬,只听“咯吱”一声,高如丝大叫起来。

“你……你……”她睁大眼睛,几乎不敢置信,“你竟敢……”

高玄奕不费吹灰之力的卸了亲妹妹一只胳膊,脸色丝毫未变,仍是十分轻松的样子。看到高如丝惊讶的眼神,他甚至轻轻的挑了挑嘴角,扯出一抹欢快的笑容,淡淡的道:“我当然敢,你以为这里还是玢州吗?”

“我……我要告诉父王!”

听到这,高玄奕呵的一笑:“随便,只要你能回得去玢州!”

说着,便将高如丝狠狠的一甩,甩倒在地,叫一声“来人!”登时便有两个彪形大汉的卫士站了出来,跪下听命。高玄奕命他们将高如丝待下去严加看管,对外只说郡主卧病在床,不能见客。

高如丝这一刻才知道自己完了,她没有任何途径可以联络外面,高玄奕可以宣布她卧病在床,也便可以宣称她暴病而亡,她的命攥在那个无耻小人手里了。

宫里热热闹闹的过八月十五,各处张灯结彩,言笑晏晏,一切准备就绪。

十五这日,皇帝大眼群臣,太后、贵妃亦会宴请内外命妇、并身份尊贵的闺阁女孩儿,黛玉自然也在宴请名单之列。

黛玉坐着华盖马车去皇宫,邻近宫城的时候,突然收到周航送来的小人。

马车里除她外,还有慧儿、雪雁,黛玉不着痕迹的袖在怀里。她动作很是小心,因此慧儿、雪雁都不曾看到。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对于悄悄输入法力听取信息。这一听之下才知道大事不妙,不由大吃一惊。周航告诉她运往荣国战场上的粮草半道儿上被劫,护送粮草的将士死了大半,李域失踪,至今下落不知生死不明。

全网免费的在线小说阅读网(斗破小说网https://www.ece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