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从此叫你元林宗(6600字章)(1 / 2)

斗破小说网www.eceshu.com,最快更新长生:隐居地球,镇诸天神魔最新章节!

许仙在安陆城盘桓了一个月左右,日日或去许家寻李十二,或被李十二寻来,唱和于席间,垂钓于江河,相醉于山林。

有这位高道故人陪同,李十二郁郁的心绪略有好转。

李十二郁郁,不只是因为出蜀六年下来,干谒多次无成,还因为他在安陆已经成为了一个笑柄。

安陆许家荣耀显贵了几代,等到宰相许围师一去,无可避免地出现了颓势。只能盘桓安陆,再无族人外出仕官。

但“相门之后”的名声,还是骄傲了后裔们。许宛的父亲、李十二的岳父许文思是许围师嫡子,安陆许家掌门人。

许宛又名紫烟(“日照香炉生紫烟”的紫烟)诗书礼乐无不精通,自小就受许文思宠爱,却也成就了她眼高于顶的择偶眼光,以至于二十五岁了还待字闺中。

纵使如此,对于爱女婚事,许文思仍然慎之又慎,兼许文思爱女心切,怕她嫁入人家,受气于公婆妯娌,还提出了入赘这种要求。

有孟浩然做媒推荐,兼且李十二已有才名,相貌俊逸,女儿相过也喜欢,许文思还是挺满意的。

因此虽然李十二是赘婿,但岳父许文思与妻子许紫烟始终敬他尊他,待他相当不错。

但是安陆许家其他人就不是这样的了,闲言碎语与叵测指点,时常在李十二的许家生活里出现。

而且才子李十二入赘许家的事情,本就是安陆城内街头巷尾议论的桥段之一。

最重要的是许家虽然衰落,但在安陆依然很有影响力,本来许文思跟李十二透了个底,若是李十二在外干谒不成,许家可保李十二在安陆谋个一官半职,作为晋身之阶,徐徐图之。这么一个托底的好局,却被李十二自己搞砸了!

李十二得罪了安陆二把手、安陆长史李京之。

说起来,还是饮酒惹的祸。

有一天,李十二约了三两好友,又出去喝酒,喝到天黑。酒兴来了,他骑着马,一甩长鞭,在空荡的街上撒野跑。

恍惚间,李十二看见前面有驾马车,也不避开,一抽长鞭,加速向前。跑到近前,还大声吆喝。而这马车内的,竟然是安陆的长史李京之。

按律,长史的车马,十丈以内都得回避。李十二这样冲撞可以说是忌中之忌。

李京之认出了李十二,有些生气,但顾着许家面子,便懒得搭理这个许家赘婿,令车夫扬鞭而去。

而就在前几天,许家才找到当地的马都督,想让他帮忙向李京之推荐下李白。马都督看了李白诗文,又瞧他剑气逼人,非常欣赏,才向李京之大力夸赞了李白。

为此,第二日李十二酒醒后,就在岳父和妻子的劝说下违心写了一份《上安州李长史书》道歉。

道歉李京之受了,但马都督对李十二的推荐没有了下文。

安陆官方陆续传出了些言语,大概是“李十二好饮无状,不知进退,不合为官”、“许家赘婿虽有才名,浪荡狂恣、持身不谨,不足与谋”之类的话,可以说醉酒冲撞安陆长史这件事,使得李十二在安陆官场臭名远扬,他已自绝于这个许家最有把握的安陆。

……

“李兄,接下来你有何打算?”这一日,许仙将离安陆,饯行时问李十二道。

此时,李十二正是三十岁,是唐朝人认为的入仕最好的年纪。

“岳父大人给我写了一封推荐信,元兄远行后,我便去长安拜访当朝张宰相。”虽然安陆已无路,但许家人脉还在,李十二还是很有信心的,微笑答道。

许仙随口问道:“可是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的燕国公张说?”

李十二颔首,捻了捻下巴刻意蓄起的小须,从容道:“燕国公擅长文学,颇受天子重视,天子还把女儿宁亲公主下嫁给了燕国公的儿子张垍。

听说这个驸马也很聪明机灵,天子很喜欢他,还特例他在宫中设宅邸,就是想常常看到他。

岳父大人说,燕国公父子都是目前天子身边的红人,若得他们举荐,则十拿九稳。”

说到后面,李十二满面红光,目光熠熠,对于接下来的长安之行,他是满怀期待的。

只要有燕国公举荐,接触到天子,李十二相信凭借自己的才能,被天子赏识重用是必然的!

宏图大志,且付于此次长安之行!

许仙看着他踌躇满志的模样,心下轻叹了口气。

官场最是易人走茶凉。许家虽然出过宰相,但只是武皇时期的故宰相,而且举家退居安陆,在政治局势变幻莫测的长安,怕是早已没有了地位。

燕国公张说作为当前长安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李十二区区一介布衣赘婿,仅凭许文思一纸推荐信,怕是能不能见到燕国公都还两说,至于推荐?许仙心中更不乐观。

但许仙也不想打击李十二的信心,因此他只是拍了拍李十二的肩膀,祝福道:“望李兄长安之行如愿!”

李十二自信地点了点头,然后问道:“元兄欲往何处?”

许仙笑了笑,道:“君行西京长安,我往东都洛阳。”

他顿了顿,确认道:“元某欲往东都观人间盛景,再入嵩山访高道,隐烟霞。”

李十二面露羡慕,叹道:“朝饮颍川之清流,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长周旋……元兄游心无穷,真神仙中人。惜十二心向往之,而不能至。”

许仙微微一笑,平静道:“人各有志,道法自然,随心而动。”

“李兄,丹丘走矣!”许仙挥一挥衣袖,转身缓缓而去。

李十二望着故友玄裳高冠,乘风潇洒,飘飘而去,不由作歌以送之:“一鹤东飞过沧海,放心散漫知何在。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尧舜之事不足惊,自馀嚣嚣直可轻。巨鳌莫戴三山去,我欲蓬莱顶上行。”

……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维余。连甍遥接汉,飞观迥凌虚。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

太宗皇帝李世民一首《帝京篇》,以其君临天下的豪迈雄壮气魄,写意挥洒的笔触,描摹了都城长安的盛景与气派。

李十二第一次来到了13朝帝都、梦幻之城、大唐西京长安!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对我来说,这个世界在长安城里。”

繁华未央的长安城,对于李十二来说,是喝不完的美酒,是看不完的宝物,是唱不完的诗歌,是赏不完的美景,是交不完的朋友……

长安地处关中,南有秦岭,北依黄土高原,二者又于西部合拢,加以层层关隘守护,可谓“阻三面而守,以一面东制诸侯”。

不仅如此,以长安为起点,往西,可经河西走廊连通西域;往东,可出函谷、潼关直入中原;往北,可经黄土高原到达突厥高原;往南,翻越秦岭即可抵达巴蜀。

于是,长安既可连通四方,又可据守一方,可以说拥有独一无二的地理优势。

此外,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横贯关中,与相邻七条河流一起,将长安完整环绕,号称“八水绕长安”。河水滋养出沃野千里,群山做防,却又不闭塞隔绝。

因此,数千年来,这片土地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吸引了一众王朝定都于此。

西周时建都丰镐,便是在长安地域。

到汉高祖六年,高祖刘邦将都城由洛阳迁至关中,决定建都城于渭河南岸、秦都咸阳旧址上,并定都城之名为“长安”,以祈望刘氏王朝“长治久安”。

长安之名于是沿用而下。

汉长安曾繁荣一时,但终究日落西山。王莽专政、义军四起,你方唱罢我登场。

每一方都想将这块宝地收入囊中,却始终没有一方能够拯救长安于水火之中。那时的长安,烽烟四起,饿殍遍地,风水宝地变得满目疮痍。

之后,“光武中兴”,东汉为长安带来了难得的喘息,那时的长安虽不是政治中心,却仍凭借极佳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商贾活动纽带中心,获得了短暂的繁荣。

然而,随着东汉王朝衰败,战火再次点燃了这片土地。

董卓之乱给了长安致命一击,其部将四处烧杀抢掠,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象。

那时的长安,“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随后的魏晋南北朝,长安便不断地陷入混沌之中,在历史的漩涡中挣扎。

至隋唐,中原大地终于结束混战,重建了长安城,且规模更胜从前。

规整四方的长安城里,宫城、皇城、外郭城层层相套,六条大街将其紧密联系为一体,时称“六街”。

六街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尤其是正中的南北大街朱雀门街,宽约150米,可容纳100多匹马,被称为“天街”。

街道宽阔,天子所居的宫殿更是恢弘壮阔。

大明宫正殿含元殿仅台基就有五丈有余,脚下是蜿蜒而上的龙尾道,官员行走其中不由自主感叹其巍峨壮阔,使得人如大雁般渺小。

也正是在这里,万国来朝大唐天子,“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开元十八年(730年)的长安城不仅规模空前,且万民有序,律令森严。

长安城内11条南北街道,14条东西街道,互相交织围合出108个里坊,与天上星辰相应。里坊的坊墙约3米厚,坊内又有街道划分,层层分割,层层嵌套。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全网免费的在线小说阅读网(斗破小说网https://www.eceshu.com)